無綁帶血壓計靠譜嗎?手機APP也能測血壓?專家回應了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對血壓測量并不陌生,但對如何選擇合適的血壓計、如何進行規范的血壓測量,了解的人卻并不多。尤其是近幾年,一些尚不成熟的血壓測量技術有被濫用的傾向,如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測壓準確性尚未得到驗證的無袖帶血壓測量技術,以及一些比較流行的”非接觸式血壓計”,如手機APP血壓計等,已隨處可見。
2019年4月20日, 《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正式發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王繼光教授特別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與診室血壓測量相比,家庭血壓測量適用于長期血壓監測,是提高高血壓知曉率與控制率的有效手段,但前提是血壓測量必須規范、準確。家庭血壓監測應選用通過血壓計準確性驗證方案驗證的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動血壓計,并根據上臂周徑大小選擇大小合適的袖帶;不宜使用手指式電子血壓計以及未通過準確性驗證的各種類型的無袖帶血壓測量儀。
據悉,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7.9%,但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均較低,分別為51.5%,46.1%和16.9%。血壓測量包括診室血壓測量和診室外血壓測量,后者包括動態血壓監測和家庭血壓監測。為充分發揮家庭血壓監測在高血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家庭自測血壓朝著規范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中國高血壓聯盟的專家們制定并發布了《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劉力生教授表示,《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的發布對提高我國高血壓的知曉率、診斷率、預后判斷的準確性、降壓治療的達標率等均非常重要,特別是有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壓、發現隱匿性高血壓。希望廣大醫務工作者能從我做起,大力推廣家庭血壓監測。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所長王繼光教授介紹了《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的具體內容,并給出6點建議。
1. 高血壓患者應進行家庭血壓監測。
2. 選擇通過血壓計準確性驗證方案驗證的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動血壓計,并根據上臂周徑大小選擇大小合適的袖帶。
3. 不建議使用手指式全自動示波法電子血壓計和各種類型的無袖帶血壓計測量血壓。
4. 每天早晚各測量1次血壓(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覺前),每次測量應重復2-3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初診、治療早期或雖經治療但血壓未達標者,應在就診前連續測量5-7天;血壓控制良好者,每周至少測1天。普通人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血壓水平較高但未達高血壓診斷標準者,每月至少測量1次血壓。
5. 家庭血壓監測的正常值為135/85毫米汞柱以下;若高于此標準,可確診為高血壓或認為高血壓尚未得到控制。
6. 高血壓管理者應積極推動家庭血壓監測,指導患者規范地進行家庭血壓測量,在制訂或變更治療方案時參考患者的家庭血壓監測記錄。
提問環節,四位高血壓防治領域的知名專家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當談到《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與之前發布的《家庭血壓監測中國專家共識》有哪些不同點時,王繼光教授指出,《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首次明確推薦使用上臂式示波法全自動電子血壓計用于家庭血壓監測,不建議使用手指式及無袖帶血壓計;《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還對家庭血壓測量的次數、時間、天數等進行了修改,建議高血壓患者在起床后一小時內、晚上睡覺前一小時左右測量血壓,并要求其記錄起床、睡覺、三餐及服藥的時間,以便評價降壓治療的效果等。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孫寧玲教授指出,血壓管理不能僅靠診室血壓測量,更需要患者規范、持續地進行家庭血壓監測。《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對家庭血壓監測的時間、方法、結果判斷等進行了規范,有助于醫生獲得可靠的血壓數據,有利于高血壓的規范治療和有效控制。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林金秀教授介紹,目前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在測量血壓以后,仍采取“手工方式“記錄血壓數據。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了更先進的、具有自動傳輸功能的電子血壓計,它可以將血壓數據自動記錄并遠程傳輸至血壓管理網站進行儲存和分析。目前,上海等地已經做了部分嘗試,但還停留在初始階段。相信隨著互聯網+模式的推進及5G技術的應用,血壓管理將從個體化管理模式,發展到群體性、系統化管理模式,乃至實現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化管理。
廣東省人民醫院馮穎青教授介紹了家庭血壓監測和遠程家庭血壓監測的區別。馮教授表示,遠程血壓監測是在家庭血壓監測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優勢在于能夠提高患者測量血壓的依從性,還能夠將醫生、患者聯系起來,一旦發現患者血壓明顯升高,醫生能及時獲悉,并采取干預措施。